動態
NEWS
NEWS
發布時間:2016-07-15 復制鏈接
導讀:供應商提醒大家少吃豬肉,多吃雞肉,不僅能拉低CPI,還能節地節糧,促進國人健康。肉食結構進入“替換時代”。
供應商提醒大家少吃豬肉,多吃雞肉,不僅能拉低CPI,還能節地節糧,促進國人健康。肉食結構進入“替換時代”。
雞肉替代豬肉可拉低CPI。
豬肉“兩大一小”的特點使豬肉長期影響著CPI的漲落,“兩大”是指生產量和消費量大,豬肉在國人肉食結構中占據著絕對的“霸主“地位,我國每年豬肉生產量為5000萬噸,占肉類生產總量的60%左右。豬肉生產和消費量巨大讓它和CPI升降密不可分;“一小”是指豬的生長周期長,成本高,尤其是糧食緊缺時期,降價空間很小。“豬肉降價空間小這一特點雖然沒有辦法改變,但可以通過價格相對較低的肉類來替代它,雞肉是最好的選擇!”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王濟民博士這樣表示。
因為雞肉具備三大優勢,所以可以成為替代豬肉的最佳選擇:1、雞肉有價格優勢。市場中,豬肉目前每公斤的價格在25元左右,而雞肉每公斤在16元左右,所以吃一斤豬肉相當于吃一斤半到兩斤雞肉,所以在“吃不起肉”和CPI持續上漲的情況下,吃雞肉不僅能讓碗里肉類的總量得以保持,還能省錢,2、雞肉有結構優勢。從國際肉類消費趨勢看,雞肉是唯一一個能超過豬肉的肉類,比如:美國雞肉消費占肉類的42%,日本人雞肉消費占肉類消費的47%。3、肉雞養殖具有周期短、數量大的規模優勢。與豬、牛、羊生產周期半年至一年不同的是,白羽肉雞的生產周期在42天左右,其周期短、成本低而可控。
節地節糧、低碳健康 “一高三低”的雞肉應換下豬肉
吃雞肉不僅能拉低CPI,還能節地節糧、低碳環保、營養健康。養殖及消費白羽肉雞首先能節地節糧,我國要確保18億畝耕地面積和16億畝糧食播種面積,同時也要發展畜牧業,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是走“節糧型”畜牧業發展之路。加快發展肉雞產業是破解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,因為肉雞的飼料轉化效率明顯高于生豬。其次,養雞業還是低碳產業,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(AFO)的一項報告,畜牧業是導致全球變暖的最大元兇,畜牧業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量的18%。據國外碳足跡專家研究,按照生產每千克肉排放的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計算的話,生產1公斤牛肉產生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為14.8公斤,生產1千克豬肉為3.8公斤,而生產1千克雞肉只有1.1公斤。所以如果將我國豬肉產量的30%轉變為雞肉生產,那么,每年可降低近4000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。而且肉雞產業還能提供大量優質有機肥,可以替代化肥使用,為發展有機農業提供必要條件,進而形成資源再利用的循環經濟體系。
與豬肉、牛羊肉等紅肉相比,作為白肉的雞肉還能有效改善國民健康狀況。肥胖被公認為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,因為心腦血管疾病、甚至是某些癌癥都與肥胖有關。我國城鄉居民目前的肉類消費結構大體上是豬肉占64%、禽肉占21%、牛羊肉及其他占15%。提高雞肉在肉類消費中的比例可有效降低肥胖的發生。從營養學的角度看,同豬肉和牛羊肉類相比,雞肉具有“一高三低”的營養優勢,即蛋白質含量高、脂肪低、熱能低和膽固醇低。雞肉中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2%,牛肉為20%,豬肉為18-20%;雞肉中的脂肪含量只有1%,牛肉為5%,豬肉高達30%;每100克雞胸肉的熱能為90千卡,牛肉為205千卡,豬肉為290千卡;每100克雞胸肉中的膽固醇含量只有82毫克,牛肉為104毫克,豬肉為100毫克。此外,雞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占脂肪酸總量的24.7%,所以更有益于人類健康。
以上信息由圣農供應商分享給大家。